为何总是别人很“爱钱”?

为什么人们常常会觉得别人很“爱钱”? 这个涉及三观的问题有点刺激也有点绕,咱们得一层一层谈起。

首先,“爱钱”和“拜金”是两件事。

顾名思义,“爱钱“就是喜爱金钱的意思,“喜爱”具有“欲望”之意。德国哲学家叔本华(Arthur Schopenhauer)有个著名的“钟摆理论”,一个人对于某事物“的欲望”,对面即为满足后的“厌倦”,基于此理论,判断一个人是否“爱钱”时,很大程度取决于Ta是否“有钱”,理论上有钱则相对不会很在意钱,当然,这里的“有钱”是个相对概念,什么算有钱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。

认知的局限致使对自己及他人“有钱”的误判

相对于个人而言,“钱”具有两个意义:“生存要素”、“价值符号”。

在经济学中,”钱”(货币)作为一般等价物,具有价值尺度、支付等职能。概念落到人身上,通俗讲就是你值多少,那就具有多少相应的交换能力(购买力),并通过“钱”这个公共的价值标准及特定符号来衡量和表现。

对咱老百姓来说,钱作为一种生活要素,在日常生活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,不仅满足柴米油盐酱醋茶,更重要的是在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尊严和自由,这种被统称为“安全感”的感受和状态直接关系着幸福程度。

赚钱的过程本质是个人价值、能力和时间的与人交换变现的过程。一个人赚钱的机会(Opportnity Cost)成本越低,说明个人价值和市场供求匹配度越高,即更受市场欢迎,通常个人能力与市场价值成正比(也有少数情况,个人能力越强受市场欢迎程度越低)。理论上钱越多,越容易赚钱且赚钱成本越低,即赚钱的边际成本(Marginal cost)越低,利润率越高,赚钱能力越强。

人是群体动物,分散在不同的大小圈子当中,其中包含各种软硬关系,因此,现实中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财富能力,通常指的是一个力量集合而非个人,“二代”们就是典型,比如人们普遍认为王思聪即便是不工作也很有钱,黄光裕即便入狱许久也很有钱,完全没有LP的大小VC们也很有钱。

综上,即便没有丰厚的实物货币,若其仍在增强赚钱能力、降低赚钱成本的过程之中,依然应当计作“有钱”的范畴,读书/培训/深造即是此类典型。相反,一个手握大量现金的人,各项成本过高,依然不能算作一个“有钱”人,至少不是一个具有发展能力的“有钱”人。因此,在“赚钱”、“花钱”、“存钱”方面的高手往往被视作“有钱”,无论他们是否真的有钱。

立场导致对自己及他人“爱钱”的误判

首先,人们产生对方“爱钱”的这个感觉和判断的时候,往往是双方价值能力存在较大差异的时候,但这个差异并没有大到遥不可及,超出范围则没有可比性。我不会嫌马云爱钱,马云也不会骂李嘉诚爱钱,不同人的能力、境遇和运气差异直接导致钱在不同人身上具有不同的解释和意义。也就是说,假如双方的综合实力和水平类似,则出现差异化感受、判断和评价的概率相对较低。

其次,人们之间的了解程度不足,或是个人认知能力限制所导致的理解不充分,也促使自己内心生成了一个既不客观也不合理的主观判断。

第三,产生某人很“爱钱”这一念头的人通常不是直接受益者。在其内心深处因为没有利益关联而与对方站在对立面,所以才会产生这种不满情绪的宣泄行动。

现实中的常见纠结与冲突

假设互骂对方很“爱钱”的A和B,A程度相对较高(简称富人),B程度相对较低(简称穷人)。富人“爱钱”吗?富人爱钱,因为相对于穷人,对于富人来说,钱价值符号的意义大于生存要素的意义,不断的追求更高更强的人生意义有错吗?当然没有。反之同理,穷人也爱钱,因为涉及生死、尊严等做人底线;穷人往往自称不爱钱并极力掩盖自己需要钱,因为穷人比富人更需要去保护自己原本已经很廉价的自尊,增加哪怕片刻的尊严和安全感。

当这样的两个人走在一起的时候,往往格格不入,甚至爆发矛盾冲突。一方对于基本安全感的诉求已无法满足另一方的人生追求,而一方的人生追求亦无法适配另一方的基本生存要求。穷人往往怒骂富人爱钱,惟利是图。负面力量传递给富人,富人则感受到的是穷人的穷凶极恶,有奶认娘。反过来也一样,当富人为了维护自己活着的意义和人生理想,把“爱钱”这个评价丢给穷人,穷人则瞬间引爆,尊严尽毁,深度受伤… …

至此,或许已经不难理解人们这个常见的纠结与冲突。其实,顺带也应该理解了些许“慈善”的意义。富裕社会不一定文明,但文明社会一定不是贫穷的。合理的金钱诉求不仅不可耻,恰是对个人努力和价值的尊重,也是规避矛盾,自我平衡的良药,解决问题真正的出路在于面对事实后的开放与包容心态,强者理应承担更多,多行义举,弱者则需面对事实,尊重强者付出,感恩知足,正向阳光。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,认清自己角色和位置,方才能够和谐相处。

最后,别忘了,“富人也是穷人,穷人也是富人。” 所以,请不要用负面的态度轻易的判断或评价他人“爱钱”。

一个刚到香港旅行的内地同学对我说,怎么内地人走在香港大街上,不管多么有钱,总觉得还是被人看不起?

一个刚失恋的哥们问我,为什么我的收入更高且足够满足家庭生活,而坚称不爱钱的她却会因为“经济紧张”就弃我而去?

··· ···

(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)

文/任伟Garry R.

发表评论

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